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部门首页  机构简介  规章制度  本科招生  培养方案  教务指南  党务专栏  工会工作  他山之石  意见箱  耕读教育 
 
  规章制度  
 
 国家政策法规 
 综合管理 
 教学运行管理 
 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 
 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 
 
  综合管理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规章制度 > 综合管理 > 正文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010年10月13日 00:00      浏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仲字[2005]15号

进入新的世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要适应新形势任务要求,培养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必须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2001]4号文、《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处理好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现就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我校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以下意见。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观念,坚持以育人为本,突出教学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主要任务: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以全新的面貌和优异的成绩,迎接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3.基本要求: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动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从严治教,强化和规范教学管理,形成教学工作高校有序的运行机制;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构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4.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和教学基本建设的需要。要依据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校园校舍建设的速度,使教学基本条件与招生规模相适应。要按照教育部要求,每年教学经费的总额度不低于当年学费收入的25%,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与维护、教学差旅等基本教学开支。

5.强化和规范教学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要根据新形势要求,修订和完善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工作程序,促进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教学管理和学习活动。要从严治教,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并把执行情况作为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新形势下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6.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完善教师教学投入机制。坚持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的制度,建立和完善指导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从事教学制度。完善教师考核机制,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作为聘任和晋升教师职务、确定津贴的主要条件,加强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大力表彰奖励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对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坚决调离教学岗位。推进名师上讲台,积极采取措施聘请著名专家讲课和开设讲座。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以社会需求为向导,加大专业调整建设的力度。根据我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校自身的特点,科学准确定位,努力形成办学特色。科学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提高,有利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探索产学研人才培养和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使新专业的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达到基本要求,保证新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积极开展校内名牌专业的评选和建设,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促进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为争创省级名牌专业奠定基础。

8.全面规划和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与建设,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制定好课程、教材改革和建设规划,设立专项经费,加强建设校级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特色教材和教学软件。健全、完善教材评价与选用机制,严把教材质量关。提倡和鼓励教师选用精品教材和先进新版教材,使精品教材和先进新版教材成为教材选用主体。有条件的课程要积极选用外文教材。积极从校外引进适用课件,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课件和教学资源库,鼓励支持教师使用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多媒体授课的教学效果,力争必修课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达到15%以上。

9.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充实数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稳定骨干、造就名师”为基本工作思路,以全面提高素质为核心,以提高学历和教学科研水平为基础,以培养学述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为重点,加大教师引进力度,培养与引进并重,致力于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富有活力、适应学校发展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除“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外,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以及“教师全员培训计划”,通过校内外、国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教师科研青年骨干,并抓好新教师岗前培训及在职教师全员继续教育,让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知识和提高教学能力。

10.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和规范实践环节教学,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保障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时间、效果和质量。搭建坚实的实践教学硬件平台,结合新校区建设,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组建若干个向全校开放的实验教学中心,力争建设1-2个省级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训练科研能力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11.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实践,探索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合作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学述观点的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增加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或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所有实验室都要向学生开放,建立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培养和完善学生创新激励机制,制定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制度,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推进创新学分的实施。

12.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增加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数量并提高其质量,促进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协调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和科技素养,增进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构建模块式的课程结构,积极推进学分制建设,不断扩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等教学资源的自主选择权利,把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切实改变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课堂教学的周学时一般不得超过25学时。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

13.加强英语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积极推进大学英语新课程改革,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大学英语学习,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制定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每个专业要有一门课程使用双语教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经贸类专业双语授课课程的比例要达到7%以上。

14加强教风、学风、机关作风等“三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严谨的学术风气。学生以学为主,刻苦学习;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机关工作人员增强服务意识,严格依法治校。要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15.坚持以评估为手段,构建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以评价办为基础,组建独立建制的学校教学评估中心,负责校内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估。建立院(系)教学评估、机关单位及后勤保障部门服务教学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验室评估、毕业论文(设计)抽查及评优、试卷抽查、领导及教学管理人员听课情况抽查等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项评估指标体系,并组织实施,以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建立和完善学生信息员和教学督导员组成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对教学状态加以及时调控;坚持教学常规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结合督导和学生评教等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建立导师(班主任)与辅导员相结合的学生管理体系,促进学生管理向开放型和引导型转化;改革和完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制度、内容和方法,实行多样化的考试方式。

16.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学校各级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从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出发,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要亲自抓教学工作,不断推进学校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开创学校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各级领导要对教学工作投入更大的精力,把提高教学质量提上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教学工作的重大问题要经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决定。要坚持和建立学校党政会议定期研究教学工作、校院系领导定期听课、定点联系班级的制度,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广东省教育厅
中国·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务部(招生办公室) 办公地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白云校区德新楼4楼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