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业定位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围绕岭南特色食品与生物制造,突出“产教融合”,培养服务大湾区、食品与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建设特色鲜明、传承“红色基因”、省内一流的新工科专业。目前,本专业为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2.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生物学、工程学基础理论,掌握生物加工过程、工程设计等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具备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与较强应用能力,能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新产品研发的,适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具有较强创新创业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 培养规格
1)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
|
生物工程
|
专业代码
|
083001
|
修业年限
|
4
|
学位授予门类
|
工学
|
专业设立时间
|
2003年
|
所在院系名称
|
轻工食品学院
|
专业总学分
|
168
|
专业总学时
|
3478
|
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
21%
|
本专业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比例
|
100%
|
注:以上数据填报口径为2020-2021学年数据。
2)核心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发酵工厂设计。
3)专业特色
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突出生物加工过程、工程设计等“工程意识”、侧重食品发酵与酿造、注重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和就业适应能力。
4)学时与学分
学时学分结构表
课程类别
|
学时
|
学分
|
理论
|
实验
|
比例(%)
|
理论
|
实验
|
比例(%)
|
通识课程平台
|
必 修
|
532
|
188
|
20.8
|
27
|
7
|
20.2
|
选 修
|
192
|
0
|
5.5
|
12
|
0
|
7.1
|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
必 修
|
472
|
200
|
19.4
|
29.5
|
6.5
|
21.4
|
选 修
|
160
|
48
|
6.0
|
10
|
3.0
|
7.7
|
专业课程平台
|
必 修
|
414
|
98
|
14.8
|
25.9
|
5.6
|
18.8
|
选 修
|
396
|
68
|
13.4
|
24.8
|
4.3
|
17.3
|
小计
|
|
2166
|
602
|
80
|
127.7
|
26.4
|
92.6
|
实 践 教 学 平 台
|
|
周数
|
(折算)
学时
|
比例(%)
|
学分
|
学分比例(%)
|
课内
|
必修
|
28
|
840
|
24.3
|
27
|
16.1
|
选修
|
/
|
/
|
/
|
/
|
/
|
课外
|
必修
|
6
|
180
|
5.2
|
6
|
3.6
|
选修
|
|
|
|
|
|
最低毕业学时
|
3460
|
最低毕业学分
|
168
|
注:比例(%)为必修学时/学分占最低毕业学时/学分比例,选修学时/学分占最低毕业学时/学分比例
5)毕业生可获的知识和能力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生物科学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生物领域的自然现象和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掌握扎实的工程数学、电工学、化工原理、机械设计基础等工程科学基础理论,能够将该知识用于解决生物工程领域的具体任务和具体问题。
能够基于生物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生物工程领域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技术革新等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熟悉国家生物产业有关政策和法规,特别是生物工程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条例;能够基于生物科学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生物安全对社会、健康、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生物领域的加工过程或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能够就生物领域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针对生物工程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网络资源、生物信息学技术、现代通讯工具,对具体科学问题和工程的进行抽提和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了解现代生物工程的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具备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具备良好沟通管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 课程体系
全学程200周,理论教学126周,实践环节共34周(包括军事训练2周,认知实习2周,生产实习6周,专业综合实习(校内)2周,化工工程原理课程设计2周,毕业实习6周,毕业设计8周,服务三农社会实践1周,劳动课1周,创新创业实践4周),其余为寒暑假,社会实践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安排在假期进行。
全学程总学时3788学时。其中必修课2924学时,占77%(理论教学1418学时,占48.50%;实践教学包含课程实验和实习环节,共计1506学时,占51.50%);选修课864学时,占23%。
课程结构
|
必修课
|
选修课
|
合计
|
占总学分比例
|
学分
|
学时
|
学分
|
学时
|
学分
|
学时
|
通识必修课程
|
34
|
720
|
12
|
192
|
46
|
912
|
26.44%
|
学科基础课程
|
37
|
672
|
13
|
208
|
50
|
880
|
28.74%
|
专业教育课程
|
31
|
512
|
13
|
464
|
44
|
976
|
25.29%
|
实践教学课程
|
34
|
1020
|
0
|
0
|
34
|
1020
|
19.54%
|
合计
|
136
|
2924
|
38
|
864
|
174
|
3788
|
100.00%
|
5. 师资队伍
经过多年建设,生物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获得了较好的提升。现共有专任教师12人,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1人,仲恺青年学者1人,特聘副教授3人,讲师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为38.5%,45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占总人数的84.6%;获理工科博士学位有11人,博士后3人;中国微生物学会发酵食品决策咨询专家1人,中国蜂产品协会理事和技术专家1人,广东省食品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广东省蜂产品协会顾问2人,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入选者1人,广州市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1人。拥有广东省样板支部(生物工程教工党支部),发酵食品课程群校级教学团队。
6. 教学条件
(1)专业课程实验室
建设了能够满足《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化工原理》、《酒类工艺学》、《发酵调味品工艺学》、《发酵工程实验》等课程实践所需的功能实验室,以及可满足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需求的综合实验室。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得益于业内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本专业与海天味业、广东美味鲜、东古调味、九江酒厂、鹰金钱三花、顺昌源、十二岭、巴伦比、宝生园、桂岭蜂业、纽斯葆广赛等多家知名企业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建设协同育人基地,为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优质平台。
(3)企业指导教师
聘请长期合作的企事业单位研发或技术骨干为本专业培养人才的校外指导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尤其在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