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部门首页  机构简介  规章制度  本科招生  培养方案  教务指南  党务专栏  工会工作  他山之石  意见箱  耕读教育 
 
   
 
 本科专业解读白皮书 
 教学团队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2024年省高职教改项目验收工作专栏 
 
  本科专业解读白皮书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质量工程 > 本科专业解读... > 本科专业解读... > 正文
 
食品营养与健康
2022年09月19日 09:31      浏览:

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 (082710T) 介绍           

       

一、专业定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 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学校定位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 食品类学科是我校重点建设发展的学科,也是广东省重点学科,是我校重点打造 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学校博士点建设的重点培育学科之一。近年来,广东就业 市场对营养健康人才缺口需求量大,因而在我校轻工食品学院增设食品营养与健 康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本专业根据广东省及大湾区的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科的发展,积极探索学 校食品专业发展内涵,在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本科专业基础 上,将工程教育的新理念融入到食品营养学的理论研究中, 以面向健康中国的国家需要,面向经济发展的社会需要,重新探索和布局食品专业的新结构和新 内涵,增设和打造食品营养与健康工程本科专业,凸显与医学、生物学结合的新 工科优势,依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深化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实践,实现多学科交 叉融合发展,培养既懂食品营养与健康理论知识又懂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并以 此辐射传统食品专业和其他支撑专业的良性发展,实践我国高等学校食品专业人 才培养新模式。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将现代食品营养科学与工程理论和技能与岭南特色食品开发相互结合,在加强现代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特别注重实践,注重对学 生进行食品营养学管理、健康食品开发、食品工程设计、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和 计算机工程绘图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应用食品营养学相关的知 识的实战能力,从而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择业竞争能力和较宽的就 业适应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 班人。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 5 年后掌握食品营养健康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 有食品营养与健康管理指导、食品生产与开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分析与 检验等方面的专业能力。能够在食品营养与健康全产业链,尤其是在岭南特色食 品方面从事创新食品设计、重点人群营养与健康风险评估、膳食指导、科学研究、 教育教学、食品生产及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 1 :学生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合理,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人文情怀和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目标 2 :学生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沟通交流能 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  

目标 3 :学生兼具多领域知识体系,能够在食品营养与健康全产业链,从事 相关科学研究、功能食品创新开发、重点人群营养与健康风险评估、膳食指导、 政策咨询、教育教学、食品生产及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  

目标 4 :学生能较好适应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具有不断更新和拓展自身知 识和技能的终身学习能力。  

   

三、培养规格    

1 、专业的学制学分    

学制4 年,学生可在3~6 年内完成学业。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理论      

实验      

比例 (%)      

理论      

实验      

比例 (%)      

       

通识课程平      

       

476      

244      

19.9      

28      

6      

18.8      

       

192      

0      

5.3      

12      

0      

6.6      

科基础课程       

       

634      

236      

24.0      

39.5      

13.5      

29.3      

       

128      

16      

4.0      

8      

1      

5.0      

       

业课程平台      

       

282      

78      

9.9      

17      

5      

12.2      

       

232      

24      

7.1      

14.5      

1.5      

8.8      

       

小计      

       

1944      

       

598      

       

70.2      

       

119      

       

27      

       

80.7      

       

       

     

周数      

(折算)

       

比例 (%)      

     

分比例      

(%)      

       

     

必修      

30      

900      

24.8      

29      

16.0      

     

0      

0      

0.0      

0      

0.0      

       

     

必修      

4      

120      

3.3      

4      

2.2      

     

2      

60      

1.7      

2      

1.1      

       

低毕业学时      

       

3622      

       

低毕业学分      

       

181      

   

注:比例 (%) 为必修学时/学分占最低毕业学时/学分比例,选修学时/学分占最低毕业学时/学分比例  

   

2 、知识要求    

A .工程知识:  

能够综合运用数学、 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来解决 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A.1 能将数学、 自然科学运用到复杂食品营养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A.2 能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运用到复杂食品营养问题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开展指导、风险评估、生产开发;  

A.3 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的特定条件求解。  

B .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学科的相关知识,识别、 表达、文献研究和调查分析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复杂问题,并能够获得有效结 论;  

B.1 能够应用数学、 自然科学、工程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食品营 养与健康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B.2  能够认识到解决复杂食品营养与健康问题有多种可选择方案,能通过研究文献寻找可替代的解决方案,并能正确表达;  

B.3  能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影响因素,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C.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针对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复 杂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开发新型营养食品生产、食品检验、质量管理所用新 技术、新方法、新标准,并能够在设计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 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C.1 能够根据国内外营养领域的市场趋势、技术发展和研发需求,设计营 养产品;  

C.2 能够在安全、健康、环境、法律、文化等现实约束条件下,对研发或 产品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并能提出改进措施;  

C.3 能够开发设计新型营养食品生产、食品检验、质量管理环节,对设计 方案进行优化与改进,体现创新意识。  

   

3 、能力要求    

A .研究:  

能够运用相关的科学原理、技术方法针对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复 杂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包括设计与组织实施实验、数据处理、信息综合、结果分 析等环节,能够获得合理有效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A.1 能够选择合适的原料与方法制作食品,并能根据食品营养成分及其加 工、功能特性、对食品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  

A.2 能够基于食品营养与健康理论知识,根据研究对象设计研究路线,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膳食指导;  

A.3 能采用安全、科学的实验方法,搭建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并能通过正 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  

B .使用现代工具:  

在处理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选 择和使用恰当的设备、软件或网络技术等现代工具和资源进行预测、模拟或综合 评估,并能够理解其优势与不足。  

B.1 能使用相关的网络工具、数据库、现代工程工具等,获取解决食品营 养与健康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研究资料;  

B.2 能够在食品营养与健康活动中合理使用信息和资源;  

B.3 能够运用食品工程常用的制图、模拟设计软件等解决复杂食品营养与 健康问题。  

C .工程与社会:  

能够应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对食品营养与健康方面的复杂 工程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能评价工程实践项目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 法律以及文化产生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C.1 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历,能对食品进行营养评价、膳食指导, 并能主动从实践中学习和积累知识和技能;  

C.2 熟悉国家对食品生产、设计、安全、研究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 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C.3 能识别、量化和分析食品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 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并能客观评价。  

D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的实施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具备较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D.1  熟悉食品安全、管理、健康及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D.2  工程设计时体现废水、废杂、废气的处理措施及装置,能够结合给定 的环境与条件,制定出科学、合理、经济、有效的工程方案;  

D.3  能评价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污染物处置方案和安全防范 措施,判断其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损害的隐患。  

   

4 、素质要求  

A .职业规范:  

了解中国国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 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到责任担当、贡献国家、 服务社会;  

A.1 尊重生命,关爱他人,主张正义、诚信守则,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 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A.2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了解国情,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推动民族 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A.3 理解工程伦理的核心理念, 了解食品营养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 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B .个人和团队:  

在解决工程实践与社会活动中,能够在多学科组成的团队 中承担个体、 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  

B.1 能够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与团队成员交流,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B.2 能在团队中做好自己承担的角色,并能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  

B.3 能够理解一个多角色团队中每个角色对于整个团队环境和目标的意义。  

C .沟通: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能够在食品营养与 健康领域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多层面、跨学科或文化的有效沟通交流,包括撰写报 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协调沟通。  

C.1 能够运用专业术语就复杂食品营养与健康问题与他人有效交流与沟通;  

C.2 具备设计开发新型营养食品生产、检验、质量管理所用新技术、新方 法、新标准的能力;  

C.3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 表达。  

D .项目管理:  

能在与食品营养健康领域相关的多学科环境中理解、掌握、 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D.1  掌握从事食品营养与健康工作所需要的经济学、管理学和项目管理等 相关知识;  

D.2  具有组织人力和资源进行项目预算、食品生产成本核算、技术经济指 标分析和进行生产管理的初步能力;  

D.3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自信与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关 系和工作环境;  

E .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具有随着行业发展不 断获取新知识与新技能的能力。  

E.1 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E.2 能够跟踪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了解和学习食品营 养与健康领域的最新技术知识和技术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E.3 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能不断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 继续学习的发展计划。  

   

四、课程体系    

全学程 200 周,理论教学 124 周,实践环节共 36 (包括军事训练 2 周, 认知实习 2 周,生产实习 6 周,食品与营养科学研究方法综合实习 2 周,食品工 程原理课程设计 2 周,工程训练 2 周,毕业实习 6 周,毕业设计 8 周,服务三农 社会实践 1 周,劳动课 1 周,创新创业实践 4 ) ,其余为寒暑假,社会实践可 分散安排,也可集中安排在假期进行。  

全学程总学时 3854 学时。其中必修课 3006 学时,  占 78% (理论教学 1428 学时,占 37.05%;实践教学包含课程实验和实习环节,共计 1578 学时,占40.95%); 选修课 848 学时, 占 22%  

       

课程结构      

修课      

修课      

合计      

总学分       

践教学       

践学分占 学分比      

     

     

     

     

     

     

质教育课程      

34      

720      

12      

192      

46      

912      

24.15%      

7.58      

3.92%      

基础教育课      

49.5      

876      

15.5      

248      

65      

1124      

34.12%      

12.87      

6.65%      

业教育课程      

22      

360      

25.5      

408      

47.5      

768      

24.93%      

8.23      

4.25%      

实践教学课程      

35      

1050      

0      

0      

35      

1050      

16.80%      

35      

18.89%      

        

140.5      

3006      

53      

848      

193.5      

3854      

100%      

63.68      

33.71%      

   

   

1 .主干学科:营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2 .核心课程:基础营养学、应用营养学、营养生理学、健康管理学、食品工程 原理、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毒理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  

3 .主要的实践环节:服务三农社会实践、劳动课、创新创业实践、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 (设计) 、生产实习、认识实习、营养调查、课程设计或课程综合大实 验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4 .主要的专业实验:营养学综合实验、营养生理学实验、健康管理学实验、食 品分析与检验实验、食品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工 艺学实验、食品毒理学实验、功能性食品学实验等。  

   

五、师资队伍    

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现有专业教师 6 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2 人、特聘 副教授 1 人、讲师 1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5 人、博士后 2 人;实验员 1 人。国家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1 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 1 人,国务院政 府特殊津贴专家 1 人、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带头人 1 人。  

   

     

职称      

高学位      

究方向      

更生      

研究      

南农业大学蚕桑学硕士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

亚热带果蔬加工与贮藏      

     

     

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      

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      

品生物技术      

刘袆帆      

教授      

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      

岭南特色果蔬新资源开发利      

文华      

教授      

马萨诸塞大学阿姆斯特校区博士      

品资源开发与利用、食物脱敏      

     

特聘副教授      

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      

电分析化学在食品安全快速分析检 中的研究和应      

黄晟      

     

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      

产品精深加工;      

胶体与营养递      

伍俏佳      

实验员      

庆北大学生命科学硕士      

白结构和细胞生物学      

   

   

   

六、教学条件    

食品营养与健康实验室主要分为教学和创新实验室两大模块。本专业在白云 校区何鸿燊实验大楼 B  栋设置有实验室总面积约6000 平方米,具备食品工程基础、食品工艺、食品机械与设备、公共营养与健康、营养配餐与设计、食品工艺 实验室、营养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八大功能,可满足食品营养与健康本科生 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拥有 80 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实行双导师教学,形成 了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机制;通过成立专业兴趣小组,打造兴趣引导、创新驱 动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所属白云校区新教学楼 10 栋也在规划建设中, 为新专业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硬件基础。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广东省教育厅
中国·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务部 办公地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白云校区行政楼4楼
                                    粤ICP备05008893号 Copyright ©2010